嗜酸乳酸桿菌 降低慢性發炎

【嗜酸乳酸桿菌 降低慢性發炎】

我們研究發現嗜酸乳酸桿菌,能刺激T細胞釋放出大量的IL-10,抵抗細胞發炎。

同時能抑制T淋巴球及B淋巴球活性,降低慢性發炎反應,減緩糖尿病病人的慢性血管炎。


 

微陣列晶片上面可以點上數千個基因,因此我們就可以以一次分析數千個基因的表現。

為甚麼不要分析兩個基因就好?因為基因的調控極其複雜,基因之間的交互作用有時是加成,有時是拮抗,因此分析越多的基因,越能了解細胞功能。

就好比我們要了解一個人,只知道它170公分的東方人,顯然不夠,還要知道他大眼睛?小眼睛?做甚麼工作?喜歡看甚麼書?甚麼電影?越多的資訊,能夠讓我們更了解這個人的人格特質。功能性益生菌也是,越了解它的個性,才能掌握它、運用它。

因此我們將益生菌種與腸道的免疫細胞一起培養之後,就把免疫細胞的訊息RNA抽取出來,用微陣列生物晶片分析它的基因表現。如果代表過敏免疫反應的基因例如IL-4,IL-6,IL-10及IL-13的表現下降,而抑制過敏發炎反應的基因例如IL-2,IL-12及IFN-r上升的話,就表示這株益生菌是能抑制過敏反應的最佳菌種。抗過敏乳酸菌株就是這樣篩選出來的

 

 

 

 

這個平台當然也可以篩選出對抗其他疾病的功能性菌株,例如針對糖尿病的血管病變,我們就篩選出一株嗜酸乳酸桿菌,它能夠刺激調節型T細胞釋放出大量的IL-10,這個細胞激素能夠抑制T淋巴球及B淋巴球活化,降低體內的慢性發炎反應,這對糖尿病病人的慢性血管炎能有減緩的作用,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作者 / 許庭源 醫師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國立台灣大學微生物免疫學博士

專業經歷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住院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副教授

•兒童過敏免疫學會理事

•台灣過敏保健協會理事

•國際知名臨床研究文期刊JCI審稿委員

研究成果

•全球第一個發明過敏DNA疫苗的基因療法取得美國專利,該論文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

•台灣第一位使用生物晶片探討過敏性氣喘中醫寒熱症型與基因表現的關係

•台灣第一位提出不同乳酸菌菌株有不同功能,並將其商品化,並取得美國及台灣專利

•台灣第一位建立以塵螨蛋白誘發氣喘動物模式來研究氣喘新藥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