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氣躁-腸道不可忽視的警訊

   立秋

        秋高氣爽節黃金,天氣漸涼須當心

        預防蚊媒染疾病,秋凍衛生換洗勤

        飲食調理防腹瀉,養肺護胃強健身

        陽消陰長滋五臟,謹慎起居睡眠深

                                      (24節氣養生歌)


「秋季—五行屬金,對應臟腑為肺。秋季養生益”肺”為先,肺與大腸相表裡,和心同為上焦,相互依存。肺生氣,心主血氣,氣血死,心離氣枯」

 

秋季養肺:腸主內、皮顯外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早晚溫差大,此時許多人開始進補,飲食紊亂,最容易會有消化不良、便秘、腹瀉等腸道不健康的症狀。排便不正常,腸道會容易老化,毒素就會反映在臉部肌膚上。秋天的保養以「養肺潤燥」為主,宜「早睡早起」。平時可多飲白開水補充水分,口味宜清淡。依體質可以選擇:梨、枇杷、荸薺、甘蔗等水果皆可生津潤燥;鹿茸、肉桂、麻辣鍋等辛熱之品不宜過多食用,更不宜吃羊肉、狗肉等,以免加重秋燥的不適。作息早睡以避其寒,早起以受秋爽,氣候轉變使人的心情也會受影響,適當的戶外活動,對身心都有幫助。

 

哪些人最應提防秋燥?

哪些人易受秋天燥邪影響?年長者、夜貓子、平時皮膚就容易乾燥及火氣大的人,最易出現秋燥症狀。若要避免不適,咖啡、茶飲、可樂等含咖啡因的利水飲料能少則少;薑母鴨、燒酒雞、麻辣鍋等溫熱補益的藥膳不宜常食;辛辣烤炸含酒料理與抽菸,也易使人體更加敏感乾燥,應盡量避免。

 

如何避免便秘加重?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經和大腸經絡之間相互聯繫,肺氣功能好壞也會影響腸道功能,腸道若受影響就易出現排便燥結的症狀。當燥氣經由肺傳遞到大腸,腸道少了津液的滋潤,就會導致排便出現異狀,讓人感覺大便乾燥、偏硬難解。針對秋天便祕,會以「潤」為主,並且一有便意就應趕快如廁,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何謂「潤」:

  1. 適當水分補充
  2. 膳食纖維的攝取
  3. 香蕉、柚子、蘋果、火龍果、芹菜等
  4. 益生菌
     

秋季氣候乾燥,人體皮膚每天蒸發的水分增多,所以要適當補充水分。若無水腫等狀況,以體重公斤數乘30為每日建議攝取水量的毫升數。此外,應增加攝取膳食纖維及益生菌。膳食纖維(例如:水溶性纖維),常見在各種水果類(果膠),或是具有黏滑的蔬果類中含有,它就像膠水一樣,可溶於水,能夠吸附腸道中的有害物質並且幫助形成糞便。而益生菌對於腸道的益處則是具有軟化糞便的效果,可促進腸道蠕動,使排便順暢。隨著秋燥的到來,平常排便就比較不順暢的人,更應該在此時減少進補燥熱的食物,增加對腸道排便有益的營養元素攝取,幫助維持腸道的健康與通暢。

文/李新陸 營養師  圖/DuoVita編輯部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