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如何影響你的精神健康
『壓力』這一個詞,相信許多人對它並不陌生,但壓力到底是什麼呢?它又會對我們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健康影響呢?
簡單來說,壓力是一種個體主觀的,在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的一種威脅,會激起個體的緊張狀態,而產生一些生理以及心理的反應。
那壓力可能會對一個人造成甚麼影響?
在生理上,明顯的症狀有心跳加快、流汗增加、肌肉緊張及呼吸速度與呼吸方式的改變;還有失眠、免疫系統及內分泌失調造成火氣大、長痘子和其他生理問題、高血壓、消化系統功能改變(拉肚子或便秘)及膀胱肌肉鬆弛(常常覺得尿急甚至漏尿)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飲食又是紊亂的狀態,繼而就會再引起精神上的健康狀態。
腦腸軸的發現?! 腸道菌群,焦慮和抑鬱的元兇!
人體消化系統中大約生活著10兆至100兆個微生物。腸道菌群會對大腦,特別是對大腦中掌管壓力和緊張情緒的區域產生很大影響。國外的科學家發現腸道中的菌群對我們情緒中產生焦慮和抑鬱的過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這些揭發了腸道菌群的行為改變是早期的生活壓力所導致的結果。
我們發現到腸道細菌可以影響宿主的行為,研究發現:宿主和微生物因素,都是焦慮和抑鬱行為發展所必需的。新生兒應激會導致過度壓力產生的應激反應會增加和腸道功能障礙,這會改變腸道菌群,反過來,這又會改變大腦的功能。新生兒應激誘導的菌群分佈或其代謝活性的相對較小變化,但可能對成年宿主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
營養師偷偷告訴你慎選精神食糧
從前關心的是如何填飽肚子,現在我們就要開始關注腸道內的環境了。不是吃的飽而是如何吃的好,選擇哪些食物是腸道喜歡的。腸道環境內有好細菌壞細菌還有中性菌,想要維持正常的腸道環境就要保持腸道內的好細菌占到90%以上的數量,壞細菌要控制在10%以內。多吃高纖的蔬果或是發酵食物可以提高好細菌的數量,讓腸道恢復秩序,而腸道正需要有益菌大軍來維持正常的運作。
為什麼腸道好菌喜歡發酵食物呢?
因為發酵食物的生成就是在發酵過程中好菌戰勝了壞菌而產生的,發酵食物除了大眾熟知的優酪乳、泡菜、醋、味噌之外,再補充的同時反而會攝取到大量的糖、鈉,對健康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單純的補充功能性益生菌食品才是最佳的優良選擇,持續益生菌的補充與攝取,調整腸道菌叢,讓好菌變多、壞菌變少,重整腸道健康環境,釋放快樂荷爾蒙,遠離憂鬱!
文/李新陸 營養師 圖/DuoVita編輯部